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导读】应对复杂性与综合性的城市营建——《建筑技艺》2024年6期

38万粉丝点击关注 AT建筑技艺
2024-09-08

   AT   2024 年 6 月刊   

应对复杂性与综合性城市营建


面对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时代任务,单一专业学科的思想局限与单一管理部门的固化治理模式必将面临挑战。集约利用土地,提升城市适应性、包容性、竞争性,推动绿色建筑技术、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应用,正在成为人居环境学科群发展的重要趋势。应对复杂性、综合性,如何以跨学科、跨专业、跨部门的创新思维提升城市营建水平,是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本期专题“应对复杂性与综合性的城市营建”涵盖了相关理论综述与前沿案例研究,对高强度片区、一体化与立体化建设模式、集约用地、碳排放评估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得益于孟建民院士和李兴钢院士分别主持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两个重点专项“城市高强度片区优化设计关键技术”与 “双碳目标下的建筑城市一体化与立体化关键技术”,本期专访了两位院士,为深入探讨相关议题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两个重点专项团队也提供了适时的阶段性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本期内容。 

从城市营建的角度对城市规划与设计编制、实施与管控的过程进行创新实践已经在多方面、多城市、多项目中开展,相关实施经验也在不断总结和创新之中。城市设计方法与管控流程亟需改变传统的“线性”模式,更积极、主动回应城市环境与建设要素的动态演进,以科学理性的思维,推动精细化、高品质、绿色低碳的目标不断前进。

——孙一民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术院长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目  次 

AT观点
城市设计、实施和管理的理念
与方法更新迭代的必要性
/ 孟建民

建筑城市一体化与立体化
——聚合、密集、复杂城市空间环境的应对之道
/ 李兴钢

AT研究
有限开发用地与复杂工程因素影响下的街区营建——以国际前沿实践为例/ 应亦宁 孙一民
深圳高强度片区区划及街区尺寸量化研究/ 刘森源 马源鸿 鞠传霖 卞锦帆
高强度片区公共空间人本性能研究综述胡越 荣玥芳 贾梦圆 林浩曦 宋健 郑煜昂 姜吉佳

南京河西鱼嘴核心区城市设计中的一体化形态建构与管控韩冬青 王恩琪 方榕
城市营建的交通复杂性设计研究——以琶洲西区城市设计为例胡晟国 孙一民 夏晟
杭州天空之城与中区综合体开发策略研究周禾晗 叶伟康 应亦宁
复合型建筑城市一体化深化设计方法初探——以北京隆福寺东院为例侯新觉 邱涧冰 李兴钢
基于多维立体化设计的城市高密度空间优化策略——以东莞国际商务区首开区为例杨旭 张慧若 宋诗雨
一体化视角下的高铁片区交通组织策略思考张辉 黄伟 黄亚丽
多站点聚合地段碳排放定量评估方法研究综述尹茹昕 张改景
高强度片区类地面连接效能量化指标研究彭飞 付本臣 曾诗彦
建筑师说技艺全生命期低碳化目标下既有办公空间改造——“绿之屋”的低碳营造/ 刘恒 徐风 黄剑钊
城事回馈社区的景观基础设施——东西通道风塔及轨交14号线浦东大道站风井/ 张斌



AT 观点

城市设计、实施和管理的理念与方法

   更新迭代的必要性

孟建民1 2  

1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2 深圳大学本源设计研究中心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在土地集约利用的必然趋势下,面对城市自身及社会需求的复杂性特征,孟建民院士认为城市设计、实施和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亟待更新,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复杂型城市设计的理念,系统性地思考研究城市建设的复杂问题。本期采访从高密度片区、城市建筑一体化、城市大型综合工程等多个角度,探讨城市建设中的复杂问题与应对思路。


建筑城市一体化与立体化   ——聚合、密集、 复杂城市空间环境的应对之道李兴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面对我国大规模的快速城镇化进程,李兴钢院士以系统性、协同性的“一体化”整合工作机制,应对聚合、密集和复杂的空间环境。本期采访从集约用地、当前阶段城市建设的复杂性、建筑城市一体化趋势、工作机制与设计方法的创新等多个视角,探讨应对复杂城市空间环境的策略原则。


有限开发用地与复杂工程因素影响下的街区营建——以国际前沿实践为例应亦宁1  孙一民1 2 1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在有限开发用地条件下,不同地块间、地块与城市基础设施间呈现更密集的工程要素交叠,影响街区开发的效率与品质。着眼于国际前沿实践,以纽约哈德逊广场、汉堡港口新城、阿姆斯特丹泽伊达斯片区、香港西九文化区为例,梳理其发展背景、规划建设进程,探究其在有限开发用地和复杂工程因素影响下的街区营建策略,以期对我国同类型建设提供佐证与支撑。


深圳高强度片区区划及街区尺寸量化研究刘森源  马源鸿  鞠传霖  卞锦帆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以高强度片区容积率高、地下开发强度高、功能混合、交通设施复合特征为基础,结合深圳市密度一区范围(最高密度建设区)和地下空间资源利用规划,对深圳市高强度片区进行识别。以城市设计中的“街区尺度”为切入点,将街区地块面积、周长、长宽比、用地性质等指标作为考察要素,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性地为高强度片区建立街区尺度适应性范畴,为进一步验证及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高强度片区公共空间人本性能研究综述胡越1 2  荣玥芳1  贾梦圆1  林浩曦1  宋健1  郑煜昂1  姜吉佳1   1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中国城市化进程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提升城市高强度片区公共空间人本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高强度片区公共空间与人本性能的概念与内涵,提出了片区公共空间人本性能六维解析框架,进一步总结了当前人本性能研究的评价内容、测度方法与实践进展,以期为建设人民满意的片区公共空间提供指引。


南京河西鱼嘴核心区城市设计中的一体化   形态建构与管控韩冬青1 2  王恩琪2  方榕2    1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2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在新城核心区设计中,如何基于自然与人工资源特征进行形态整合往往是实现集约化开发的重要抓手。而在实施管控的过程中,通常会经历专题论证、实践反馈和动态调整的过程。以南京河西鱼嘴核心区为例,回顾其规划历程,总结其在滨江城市环境形态建构与管控中的关键策略,为当代中国高密度核心区的城市建筑一体化开发提供参考。


城市营建的交通复杂性设计研究   ——以琶洲西区城市设计为例胡晟国1  孙一民1 2  夏晟3    1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2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3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基于中微观视角,回溯城市大型复杂综合工程基本概念,探讨其交通复杂性的特征、成因与趋势。以琶洲西区城市设计为实证案例,通过公共空间一体化设计、集约分层开发、预留缓冲空间等地下空间整合式设计原则,阐述城市快速交通体系的工程理性实施框架;通过开敞广场空间、立体步行连廊、骑楼界面控制等街道空间一体化模式,提升城市街道慢行空间的集约紧凑度、连续性和渗透性,形成应对交通复杂性的精明营建策略。


杭州天空之城与中区综合体开发策略研究周禾晗1  叶伟康2  应亦宁1    1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2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以杭州天空之城及中区综合体项目为研究对象,梳理杭州天空之城车辆段上盖区域的开发策略,探究中区综合体的营建复杂性及最大化土地效益的核心方法,总结结合城市车辆段上盖开发的城市设计及重点地块综合工程实施全过程的关键策略。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归纳分析,为理解和应对车辆段区域开发及其周边大型综合项目中的挑战提供参考,进而促进城市空间的优化布局和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复合型建筑城市一体化深化设计方法初探   ——以北京隆福寺东院为例侯新觉  邱涧冰  李兴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以北京隆福寺东院项目作为实例,探讨复合型建筑城市更新项目在深化设计阶段的设计方法。在复杂客观条件的多重考验下,常规深化设计方法在保证设计成果的深度与完成度方面暴露出局限性。设计团队对此进行了针对性创新,通过动态控制策略,在设计效果保持系统特征的前提下,将其拆解为多种相对独立的效果控制策略,获得设计的灵活度。旨在通过对本实例深化设计重点的展开,为探索以建筑师为主导的复合型建筑城市更新项目的高质量深化设计路径提供支撑。


基于多维立体化设计的城市高密度空间优化策略   ——以东莞国际商务区首开区为例杨旭 张慧若 宋诗雨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阐述城市立体化设计作为解决高强度开发与空间资源不足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在实现城市空间为人服务方面的理论与实践。以东莞国际商务区首开区为例,具体说明在有限用地内,如何以立体分层、空间腾挪、单元统筹等策略,营造地面、地下、空中多层次的城市基面系统,优化城市公共空间形态,弥补高密度功能复合带来的城市公共空间与生态活力缺失等问题。


一体化视角下的高铁片区交通组织策略思考张辉 黄伟 黄亚丽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站城融合逐渐成为共识,不少城市的高铁片区成为城市建设或更新的重点区域,如何针对新要求优化高铁片区的交通系统是重要议题之一。从一体化的视角探讨高铁片区开发建设中重点要素与交通组织的协同策略,并以雄安高铁片区为例,总结高铁片区的交通组织、土地开发互馈、建设运营协同的技术方法,供类似高强度地区开发建设参考。


多站点聚合地段碳排放定量评估方法研究综述尹茹昕 张改景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针对以功能业态复杂、高开发强度为特点的多站点聚合地段,聚焦科学量化各项减碳措施的具体方法,从地段基本要素出发,阐述现有研究中建筑、交通、土地利用等领域碳排放定量化评估方法,并指出其内部联系,最后探讨多站点聚合地段碳排放定量评估中应重点关注的内容。


高强度片区类地面连接效能量化指标研究彭飞  付本臣  曾诗彦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高强度片区立体开发及连接缺乏管控指标,对过往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领域关于类地 面、立体城市、多层地表等内容进行梳理总结,进而提出“高强度片区类地面”的概念,并提出能够表征类地面连接效能的三个指标,即面积系数、楼层连通率和类地连接工效比,为总设计师在城市设计阶段的立体连接导控提供更全面、精准、高效的量化评估方法。


建筑师说技艺


全生命期低碳化目标下既有办公空间改造   ——“绿之屋”的 低碳营造刘恒 徐风 黄剑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以“全生命期低碳化”为主要目标和设计手段,对既有办公空间展开建筑改造实践,通过空间用能、灵活适变、轻量建构、绿量提升、循环再生和智慧调控六个方面展开建筑营造。


城事


回馈社区的景观基础设施   ——东西通道风塔及轨交14号线浦东大道站风井张斌致正建筑工作室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东西通道风塔及轨交14号线浦东大道站风井项目在应对毗邻历史建筑、居民区密集、实施界面复杂等难题基础上,通过空间、功能、环境与形象的复合,将其塑造成融入城市环境、回馈社区生活、激发地区活力的绿色景观基础设施。


本期责任编辑:王春艺


点击上方↑杂志封面或文末阅读原文

购买本期杂志




公众号内容仅供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发生权属不清导致的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近期活动






| 全媒体展示平台


| 更多信息

官方网址 | www.atd.com.cn

杂志订阅 | https://www.ytsjk.cn/store/s-2007

010-88375434(订阅)/57368807(物流)

商务合作 | 010-57368776/13716569903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AT建筑技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